搜尋此網誌

2014年3月11日 星期二

從萬劍說起




飛機、飛彈與導引炸彈之間始終沒有明確的界線。而腳踏三界、三種身分兼有的載具,在歷史上更是多如牛毛、數不勝數。近日由於萬劍彈的正式公布與列裝,滑翔炸彈這種算是古老的空用武器又再次在島內各平面媒體掀起了一股熱潮。

若不論過去流出的照片或其它資訊。事實上,在往年的夏季國防展中,我們可以常常看見這種武器的廣告。常在看軍事相關雜誌的讀者,對諸如JSOWSCALP-EG等裝備也早已耳熟能詳,而同時也有玩飛行模擬的觀眾,更是不會對這種武器感到陌生!


以下的影片中,對這種武器在遊戲中使用程序與概況有概略的敘述。




由於這種武器的巨大威力,是故大多數玩家在大部分低強度任務中都盡量不攜帶這種武器,以避免因其強大的威力造成對武器性能的依賴而荒廢基本作戰技巧。然而,在面對循環速度更快與射程更長的各種新型防空火力武器時,在可預見的未來,這種武器的列裝將越來越普及,使用的機會也將越來越頻繁;無論是在模擬飛行或真實世界中。


但如要說這種武器有多麼的神奇與強大,其實也太言過其實。


在電子科技一日千里的今日,衛星導航科技的使用雖便利且普遍,但同樣的意義便是 其反制之手段也跟隨其普及而日趨成長。事實上,在兩次波斯灣戰爭中,美軍皆有報告伊拉克已導入GPS干擾器並成功干擾美軍之衛星定位。時至今日,就如以上連結所示:GPS干擾器不但早已成功小型化甚至已被作為生活用品販售,更何況是在軍事方面的應用?

另一方面,如前所述 飛機與飛彈始終沒有明確的界線。從意義上說,滑翔炸彈事實上就是一種無人的次音速滑翔機。對現代的防空武器來說,相對於極高速的彈道飛彈或雷達訊號極小的隱形飛機,攔截這種東西其實並不是多麼的困難。即使將某些點防空武器有效攔截對地飛彈的廣告放在一邊,當初米格31設計要對付的之一,就是美軍低空突襲的巡弋飛彈,而愛國者在91年戰爭的表現,也早已經過電視媒體在全球撥放。而對於始終從高空進入,而且也無法超音速的滑翔炸彈,自然更沒有較前者更大的突防資本。

即便有以上的限制,但仍然無損這種武器最重要的價值讓有人飛機在敵軍防空飛彈的威脅範圍外發動攻擊,讓我軍無需冒著損失生命與金錢的危險對著敵軍的地對空飛彈衝鋒。滑翔炸彈作為一種彈藥,即使遭到擊落,最壞的結局也不過就是這一發炸彈脫靶,需要再補下一發而已。若是能夠配合適當的戰術,還能夠逼迫敵軍飛彈開機暴露位置,達到防空壓制的效果。

另外影片最後指出使用任何投射武器,首先要做的就是搶佔高度與速度的優勢。但是卻有許多網路甚至平面媒體上的軍事名嘴,總喜歡拿高度不重要””速度不重要來混淆視聽,用莫須有的成本效益來欺瞞大眾。為達成廣告與抹黑目的,公然編造某些長程防空飛彈太大太重,打戰鬥機沒有用的神話!



鷹式、力士、C-300與賣國賊更是一個比一個笨重又大顆,相對於任何空對空飛彈都是"太巨大""太笨重"的,但是何以從沒有上述軍事名嘴的任何一位跳出來講說它們是無用的武器?



事實上,無論是虛擬或線上的飛行員,面對任何陸/空基攔截飛彈,絕對沒有人敢大言不慚的嘲笑它們過時落伍,更沒有人會嫌自己的手太長或命太多!這種所謂"主流意見"之所以會形成,完全是肇因於一般讀者對環境認知的缺乏與對文字敘述的依賴,而這一些名嘴就充分運用了這一現象,以看似合理的官方說法包裝錯誤的觀念騙取自身的威望,進而以一些枝微末節的程序與帳面數字否認模擬飛行的合理性與正當性。

模擬飛行雖不能給我們實際飛行應有的生理壓力,但它對飛行環境的塑造卻是真實的,其所需要的觀念也是與駕駛實機完全相同的;哪怕在一些枝微末節的數據上與官方數字有些微出入,但模擬飛行會用真實的現象告訴你為什麼不能對著飛彈衝鋒,告訴你為何風狂雨驟不能飛就是不能飛、霸機與哭鬧沒有用就是沒有用,告訴你小半徑轉彎為何不能打勝仗,同時也告訴你何謂時時被動、處處挨打優勢”!這些常識與觀念的建立,是在冷冰冰的書面資料上當貝多芬蔣光超永遠學不會的。

你還在膜拜成本效益””電戰優勢一類的現代都市神話嗎?
把它們送去回收場,和我們一起動手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