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4年1月3日 星期五

飛官如何在航空識別區內執勤

編按1123中共片面宣佈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ADIZ),並發布航空器識別規則公告和識別區示意圖後。總統馬英九因為指示民航局,同意依據「國際民航組織」(ICAO)所訂之規範,將飛經東海相關區域的本國及外國民航機之飛航資訊,交由該區域(指大陸)之民航當局代轉。而被台聯黨控告叛國罪
事隔10天後的122日,國防部長嚴明在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答覆立委林郁方質詢時則證實,在過去一週,我空軍戰機已多次進入我方與中共重疊的ADIZ區域內執行偵巡,數量約2030架次。

2日晚間2000,國防部又突然再舉行臨時記者會,由國防部常務次長沈一鳴中將出面表示:防空識別區僅具「象徵」與「宣示」意涵,國際間並未制定規範,故各國所主張之範圍界線並不一致,概以雷達涵蓋及空防能力所及為界。沈一鳴說:民國48(1959)年,美方考量往返琉球及菲律賓間軍機,常因偏航進入我防空識別區東南隅,造成我空防困擾,我國遂將北緯2230分、東經123度至北緯21度、東經12130分兩點相連以西區域,劃定為「臺灣防空識別區」至今。
  

除了我國軍方確定並未理會大陸新劃設的防空識別區外,同一天民航局方面卻由局長沈啟爆出,大陸在1127日還曾更進一步要求各國,凡是進入東海防空識別區的VIPI(元首專機),也須向大陸通報其飛行計劃。此舉有違國際慣例,所以我方基於元首安全考量並未同意此要求,民航局並將向交通部呈報此事,轉陸委會向中共表達抗議。
    沈啟並透露總統出訪的專機都會先由我軍機護航,但僅限於在我航空識別區內,出到識別區外,則是由外交部透過外交管道向專機經過的各國飛航情報區通報。而基於安全考量,我方並不會向大陸通報。國防部將領也表示,若總統專機是要飛往金門、馬祖等緊鄰大陸的外島,專機及護航的戰機都會穿越海峽中線,但我方也不會向大陸通報。
   
日本攔截臺灣民航機
    民航局沈局長當天還舊事重提,說20022月該局查核機為了執行飛測任務,事先告知日本民航局,結果日方依舊「升空準備攔截」,我方接到民航局通知後只得立刻返航。2009年因兩岸通航,我國民航機又從7月底到8月初接二連三地遭日方攔截!後來我方按日方要求提交飛航計劃,但從20109月至20125月,仍有26架次在我飛航情報區的民航機遭到日本自衛隊以無線電波頻道干擾,而這些動作都會影響飛航安全。今年1123 中共在公告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並生效後,,民航局在兩個小時內就在雷達幕上看到日本防空識別區及台北飛航情報區重疊區的18,00028,000呎處,出現十幾架不明飛行器,但不清楚不明機來自何處。由於可用空域短少,情況一度緊張,民航局立即通知區內航機提高飛行高度到31,000呎。

   
由於以上這些接近於指責日方的說明,立即引發高度爭議。所以她下午又改口聲稱是遭到「準備攔截」、「疑似攔截」,甚至晚間加開記者會說明,重申在我國於2009年提供飛行計畫給日方後,仍有26架次民航機遭日本自衛隊以無線電波道干擾
    民進黨立委批評民航局搞不清楚狀況,不僅對議題的掌握度不夠,甚至還可能破壞臺日關係,造成我國實質傷害。甚至質疑在大陸爆發防空識別區爭議時,民航局長故意拋出這個事關重大的議題,似乎想幫中共轉移焦點,這種不適任官員失職又失格,局長應道歉下台負責。
    另外還有資深飛行員指出,並沒有聽過有飛機遭到日本軍機攔截過,但無線電波道干擾在這兩三年釣島主權爭議發生後確實遇到過,每次都是才起飛還在爬升中,就會在緊急頻道121.5中聽到呼叫「這是日本航空自衛隊,你們已經進入我們日本領空,請回報你飛機的高度和呼號」,當飛行員回報後,對方就會回答「收到」,隨後放行。
    針對上述紛擾123日外交部女發言人高安表示只要交通部民航局有轉知外交部此情形,外交部都會請我駐日代表處第一時間向日方進行嚴正交涉(Serious Consultation)。她也為民航局長解釋所謂攔截,只是日本用電波干擾,而不是戰機升空攔截。這應該女性不了解軍用術語所致


作者介紹空軍官校64期畢業,飛過機種T-34C(空軍官校4年飛行教官)1100小時,上千小時的F-5E/F戰鬥機飛行時間,並有近500小時直升機飛行時間出過救災及救人的S-70C直升機任務,民航空中巴士(A-300-600R)2,000小時及4,000多小時的波音747-400飛行時間。
本文作者128日擔任桃園航空科學館第二場航空分享會主講人主題為翱翔天際,快意人生
飛行員及機師的經驗分享


    看到這裡可能讀者更想了解究竟軍機飛行員要如何在ADIZ內執勤?所以本刊特別邀請資深飛官現身說法。
    所謂航空識別區的意義是當有未經許可或有敵意的飛機船艦進入此區時,我方要將之驅離或擊毀,以防對我國的人民及財產造成死亡與損失此區一般會比該國的領海區域要大的許多,因為航空飛機的速度要比艦船快的許多倍,故就我服務空軍飛F-5E戰機時期,乃依照「戰備規定」來執行防空警戒任務當有不明機艦進入我國的ADIZ時,包括我所服役的嘉義機場(RCKU) 在內的所有備戰機場跑道頭的待命警戒機就必須於5分鐘內完成起飛並執行攔截
    國軍此種警戒可分為1分鐘警戒、3分鐘警戒及5分鐘警戒;5分鐘為人員於警戒室中待命,雖然可以看書或打打小牌等育樂活動,但要穿著抗G衣與求生背心,會有被五花大綁的感覺而很不舒服,特別是要上廁所時則只有慘字可形容
    3分鐘警戒則須人坐於戰機座艙內等待起飛的命令,這更是辛苦,因為有時飛機是停於艷陽高照的機棚外,飛行員待命常要等待相當一段時間,有時甚至會長達半小時或1小時以上!這是因為闖入者可能一下進入了我方ADIZ,但稍後又立即脫離或再度進入,這種飄忽不定的狀況常發生於蘇聯的Tu-95型機,所以飛行員在還未起飛做任務前就已享受了當今愛美女仕們最愛做的日光健康浴,當時的我們可能一個月要做十來次
    1分鐘警戒則是將發動機開著等待,此種等待時間不會太久(因油耗的因素),可是飛行員的心情則是五味雜陳,因為你不知將面對的是何種敵人,可能這就是你出的最後一次任務,所以當戰鬥機飛行員最大的享受就是隨時隨地要承受無比大的精神及肉體上的壓力

國軍飛行員正在座艙內穿戴手套及頭盔準備升空的F-5E/F戰鬥機

攔截驅逐任務
    可分為飛機及船艦兩種攔截驅逐任務,就前者而言,以我當時常攔截驅逐的Tu-95P-3C來說,一般警急起飛的飛機均以兩架戰機為主(如此可相互護掩護與支援),由一架攔截飛機執行接近不明機,另一架則保持戒護的位置(如流動及戰鬥隊形等),但Tu-95的飛機於攔截過程不可用機頭對向它,因F-5戰機的機頭有機關砲,一旦機頭對上就有挑釁的意味Tu-95會立即對你實施反制從後方接近該型機時如發現其尾砲舉起並對向你時,表示他隨時可對你開砲攻擊,這時要把與他之間的距離加大以維自身安全,否則就有可能進忠烈祠當烈士的機率發生
    當時在執行這種任務時,上級長官也不希望引起引發衝突,故我們於攔截上後會先以我們自已所帶上飛機的照相機(公家制式照相機)先實施拍照存證單座機必須先將飛機的操作系調整片先調好,讓飛機有幾十秒類似自動駕駛的飛行狀態,並伴隨監視闖入者的行動一直到闖入者脫離我方的ADIZ後才結束此任務,其間只能監控而並無強行逼它出境的好辦法

國軍飛行員遭遇蘇聯Tu-95的次數遠比一般人想像的多但卻受限於戰備規定不得私自保存類似外國飛行員的這種精彩相片

    另外像P-3C飛機則會發生些許有趣的事,因美軍對F-5戰機的性能較清楚,故攔截P-3C飛機時,美軍常會將P-3C飛機的速度降得很慢,F-5機因機翼不大,而高空飛行時的失速點高須大空速才能維持飛行,導至攔截機常會衝出到P-3C機的前方,變成不知是攔截它還是被它攔截的場面發生
    由於1980年代我國與美國斷交不久在雙方沒有邦交情況下,我們把美蘇飛機都當敵人看待而一視同仁,所以執行攔截美機任務的方式如同攔截Tu-95,就一直監視它直到飛離我方ADIZ的空域為止,其中對P-3C實施照像的動作也是同樣要做的這些任務所拍的照片最後都須呈交總部情報署處理,由該署去研判有無情報價值執行任務的飛行員是不得私自保存的


美軍的P-3系列機也是臺灣上空的常客對於國軍飛行員而言它們遠比那些只知道快速飛行的Tu-95來得刁鑽靈活
若是遇上闖入ADIZ的民航機則先由一架攔截飛機靠近該機,而另一架攔截機則會直接佔位於民航機的正後方較高位上(民航機無武裝)做監控動作我們可做的除了以手勢指示他離開任務提示中還曾提到必要時可壓迫他降落於指定的機場,但跟軍機一樣無法真正的強制,而且打民航機會引起國際公訴,比引發戰爭還要更麻煩,所以最大限度就只能在它旁邊對空開槍已進行威嚇,但即使如此如對方駕駛員當過戰鬥機飛行員就鐵定不理你因為他一定也懂我們的規矩
另外,但因軍機的無線電與民航機使用種類不同(前者用UHF、後者VHF),在通訊上還須藉由戰管或航管單位轉知彼此的意圖我們會先告訴戰管,戰管再通知航管,但國際民航法都有規定手勢,故民航機的駕駛一定看得懂我們比的手勢,但航管仍會以英語(國際通用語言)轉告它(現今的F-16等飛機已有VHFUHF,故直接溝通並沒問題)

對船艦的監控
    就船艦的部分,主要監控大陸方面,空軍飛行員都要上機艦識別的課程,並學習從形狀及航速所產生的水波研判是何種型號的船艦,但偶而會越界的都以漁船為主當時我們認為如果是中共的軍艦闖過中線就表示要開戰了,所以雙方都很有默契,並不會隨便亂來,中共最多只會派漁船來做情報收集等工作,所以這種任務一般均以在空的訓練飛機執行監看的任務,如有不法行為就通知戰管轉海軍的艦隻去捉捕,對於軍艦則處於遠距離執行監看,因軍艦上有武力,故只要不明軍艦無特別的敵對動作,都是以監看及照像為主
至於航空母艦的話,因其上載有戰機及戰鬥群的護航艦,所以必定設有一定的警戒範圍,故我個人的看法應當不會派戰機前去監視,因為航空母艦裝備高昂不能冒任何風險所以只要是進入其警戒範圍,它就一定會主動攻擊(如虎頭蜂一般),但我方很難知道其警戒範圍的區域是有多大多廣(警戒範圍一定屬機密資料,故你我不可能知道),冒然闖入航母及其護航艦的範圍很可能就會擦槍走火;以我國之國力及政府的謹慎度來看,應該只會要求戰管以雷達執行監控,除非航母上有大量的戰機起飛或不明飛彈發射等情況產生,這時我英勇的國軍必須執行決一死戰時才會派戰機攻擊之。

海峽中線問題
    早期國軍對當面中共的ADIZ可以說是直接劃進了福建上空,特別是1958年金門砲戰之前,有許多老學長都想成為空戰英雄,故飛機一起飛就定向大陸的沿海機場,並在其機場上空做飛行訓練科目(保持在地面火砲無法射擊到之高度),希望引起共機前去較量,後來中共的飛機及地對空飛彈越來越強大後,我方空軍的活動區域才慢慢後退至海峽上空
    所以19801990年代,我方戰機時如有超越海陝中線時戰管都會特別對飛行員發出提醒」。我於1985(民國74)年到隊後於研讀戰備規定時就看到有不可無故飛越海峽中線」這一條(因擔心發生叛逃事件請參閱本刊第48期報導),除非執行偵巡任務,否則如果飛越過海峽中線,而戰管呼叫又不理,則同批隊友就會在戰管的指示下加以擊落或其他緊急起飛的飛機去攔截你。
但我們並不會知道或去特別強調所謂的海陝中線,而且現代戰機如要攻擊時均以超低空(飛行貼近於海面)飛行為主,海陝中線並無太大意義。因為它就像下象棋時的「楚河漢界」一樣,只在知道人的你我心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